让我们共同期待……
道夫
采撷沉甸甸的调研成果,带着高质量的提案建议,2200多名政协委员即将踏上两会的征程。
过去的一年,无论对“国计”还是“民生”,不管是涉及国家发展全局的“大事”,还是与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小情”,广大政协委员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为各个社会群体利益的表达大声疾呼。他们走乡村,进社区,访企业,搞座谈……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声音直达决策上层。充分显示了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水平,体现了政协委员忧国忧民的责任担当。
履职的背后是感动。从这几篇委员的亲历文章中,我们读到了他们一年来关注国计、情系民生的情怀;看到了他们求真、务实、包容的精神境界。倾听这些故事,我们感受到中国民主进程的声声脉动,感受到广大政协委员建言履职的苦心孤诣。
履职的背后是风范。从这4位委员透着责任的调研感受中,从他们淌着激情的字里行间,我们理解了什么叫本职工作的敬业、政协工作的主体、界别群众的代表,领略了政协委员们的光荣和风采。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如何开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而深远。今天所列4位,虽然只是委员中的极少数,但我们分明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广大政协委员正在以对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关切,以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负责,书写着更为精彩动人的新篇章。两会来临,让我们共同期待……
“民生”二字重千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迟福林
履职经历:去年以来,主持研究收入分配改革课题,去年6月19—25日,带队赴辽宁就“沈阳经济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课题进行调研。主要提案有“加快推进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建议”、“关于支持海南设立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建议”、“关于推进海南城乡一体化的建议”等。
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我深感责任与压力并存。随着两会的临近,这种压力和责任与日俱增,我需要思考今年两会该提什么提案?该如何更好地履行委员职责?
去年两会时,我准备了四份提案,其中一份就是关于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的提案,建议实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使城乡人均收入在“十二五”翻一番。这个建议提出后,引起多方面讨论,赞成者颇多,提出商榷者也不少。这也说明收入分配改革已成为当前各方面关切的中心议题。
为准确掌握实际情况,使提出的改革建议更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每年我都会抽出一定时间,到一些省市调研。2010年上半年,我走访了辽宁一些市县,在与当地干部和农民交流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性。30年来,这个特殊群体在为工业化、城市化作出历史性巨大贡献的同时,却难以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新生代农民工大量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他们不再是为了生存而进城,而是为了谋求发展而进城,其利益诉求也开始多元化和现实化。基于这个思考,2010年8月,我在“中国‘十二五’时期的农村改革”国际论坛上,提出了“让农民工成为历史”,并建议将此作为“十二五”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政府转型的约束性指标。这个观点也引起广泛关注。我的观点是,“十二五”期间,无论是城市化还是城乡一体化,都绕不过“农民工”这个坎。历史条件发生了变化,只要下定决心,五年内完全有可能让有条件的农民工市民化。
收入分配改革,已被中央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方案即将制定。当然,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提升的趋势,关键在于形成公平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2010年12月,在我院举办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国际论坛上,我提出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关建议,提出“两个同步”要有约束性指标,实现“十二五”城乡居民收入不低于8%,这个增长是实际增长而不是名义增长,到“十二五”末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达到50%左右;以收入分配调节为重要目标进行财税体制改革;把确立财产公开制度和透明有序的分配秩序作为收入分配治理的重大任务;收入分配改革的关键在于政府转型,规范行政支出,杜绝与公权力相关的腐败和不合理收入。
每次到全国各地参加研讨活动,主持人在介绍我是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之前,都会先介绍我是全国政协委员,这让我深感压力,提醒我应更加自觉地从全局的高度、社会层面去考虑问题。近段时间以来,我正与我的同事们进行“民富优先的改革——中国直面‘中等收入陷阱’的选择”的研究,希望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建议,为改革政策决策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