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参加工作不满三年、年仅25岁的包晓琳走上了丹东东港市马家店镇镇长助理的岗位。和她一样,还有6名3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通过此次差额遴选的方式,得到了破格提拔,走上乡镇长助理的岗位。
这次东港市被辽宁省委确定为县乡人大代表选举和乡镇人大、政府换届试点县(市),丹东市委和东港市委决定利用这次换届工作试点,加大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力度,为即将到来的乡镇政府换届配备年轻干部提供人事准备,于是通过差额遴选的方式破格提拔了7名3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畅通了年轻干部成长进步的快车道,激励了年轻干部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激情。
为加大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力度,重点选拔、培养、使用和储备一批德才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辽宁丹东市委出台了《进一步加快年轻干部成长进步的意见》,对年轻干部的成长进步进行统筹规划,健全各项机制,实行重点培养。
强化教育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对年轻干部的培养,不能只重视提拔使用,更要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此,丹东市委以市委党校为主阵地,强化教育培训,把提高党性修养和增强宗旨意识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年轻干部学理论、学政策、学业务、学新知、学典型,提高综合素质。
2011年,丹东市采取遴选式调训、军事化管理、多渠道培训、全方位考核和跟踪培养等形式,举办了全市1975年以后出生、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科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其中近半数为1980年以后出生,所在行业涵盖了金融、公共管理、工商管理、法律、建筑、国际贸易、艺术、新闻等方面。市委组织部为参加培训的每名青年干部建立了培养档案,与各单位的党组织共同研究每名青年干部的特点和不足,确定培养目标、培养责任人和培养措施,进行跟踪培养,促进了青年干部健康成长。
为扩大培训范围,市委每年计划培训年轻干部500人次,主要包括青年干部培训班、选调生培训班、大学生“村官”培训班和年轻公务员培训班,其他培训班次中年轻干部的参训比例一般不低于30%。
为强化培训效果,他们坚持创新培训模式,通过举办年轻干部论坛、个性化教学、案例教学、网络教学和加强学分制考核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坚持拓宽培训渠道,通过聘请专家授课、委托高校培训、选送国外培训、利用专业机构培训等形式,开展法律、金融、经济、社会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培训。
抓好实践锻炼,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年轻干部拥有较高的学识,这是他们的优势,但缺乏基层工作经历却是他们的“先天不足”。只有把他们放在基层一线锤炼,进行实“打”实“摔”,才能不断增强他们的党性、改进他们的作风、培养他们的才干,达到积累经验、崭露头角、成长进步的目的。
为了让年轻干部在经济建设一线增长才干,提高能力,丹东市委决定今年分批选派20名左右年轻干部到省直、市直部门以及沈阳、大连等经济发达地区挂职学习。早在2009年,丹东市选派了6名优秀年轻领导干部到大连市挂职学习。2011年初,丹东市又主动商请大连市选派9位副处级优秀年轻干部到丹东市挂职,以帮助工作为目的,把大连地区先进的思想理念和好的经验做法带到丹东。来丹东挂职的干部分布在丹东市建委、综合执法局、环保局、外经贸局、招商局、金融办、国土资源局等重要部门,他们担任副主任或副局长,在实践中对本部门的年轻干部进行传帮带,扩大了年轻干部的视野,提升了年轻干部的能力和水平。
市委今年还将选派200名左右的年轻干部进行不同形式的挂职锻炼,其中要选派30名左右优秀年轻干部到县(市)区、市直部门和乡镇街道领导班子中挂职;选派100名左右年轻干部到村(社区)党组织挂任第一书记;选派50名左右年轻干部到招商引资、信访、重点园区、重要项目、重大活动等急、难、险、重的岗位挂职锻炼。同时,鼓励市、县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年轻干部到乡镇街道等基层单位任职,同时注意把在基层一线表现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市、县党政机关,对任职岗位单一的年轻干部有计划地进行多岗位锻炼,并逐步推进干部跨地区、跨部门交流。
健全政策机制,确保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要营造年轻干部成长进步的良好环境,就必须不断地改进现有的干部制度,特别是选拔培养年轻干部方面,要有更多制度层面的举措。只有健全年轻干部成长进步的政策机制,才能确保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丹东市各县区积极进行年轻干部公开选拔的尝试,一批年轻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今年3月份,丹东市元宝区将7个竞争性强、关注度高的副科级领导岗位纳入公开选拔范围,并明确了2个“80后”报考岗位。4月份,丹东市振安区面向“80后”对4个副科级领导岗位进行公开选拔,同时对五龙背镇副镇长等 8个挂职锻炼领导岗位进行了选拔。他们在公开选拔的过程中,都适当放宽报考资格条件,缩短了对任职时间的要求,切实使一批素质能力过硬的年轻干部走入组织视野,既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铺路搭桥,又有效缓解了领导班子建设中存在的素质不高、年轻干部少的问题。
丹东市委出台的《进一步加快年轻干部成长进步的意见》明确,各级领导班子有空缺职数时,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考虑配备年轻干部。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中,对年轻干部可适当放宽报名条件和资格,并拿出一定数量的职位面向年轻干部、选调生、大学生“村官”和优秀年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等群体定向选拔。对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可按规定程序破格提拔使用。要适当增加县(市)区团委副书记职数,用于选拔25岁左右的优秀年轻干部。在乡镇街道工作的省委组织部选调生和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年轻干部,符合任职条件的择优提拔到科级领导岗位,县以上党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优先从选调生中选拔。省委组织部选派的大学生“村官”工作一年后,是正式党员的可任所在村(社区)党组织副书记;表现特别优秀的,在考录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可提名为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且任副主任科员以上职务的,可担任同级领导职务。35岁以下、副科级以上的领导干部,晋升上一级领导职务时,任同层次非领导职务时间可以合并计算。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表现突出的年轻干部,可优先调任到党政机关;对“鸭绿江引才计划321工程”引进的重点高校毕业生和优秀大学毕业生要优先提拔到事业单位领导管理岗位,符合调任条件的要优先调任。
东港市在差额遴选30岁以下乡镇长助理中明确要求,在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及学士以上学位的公务员和参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任科员1年以上,其中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即可参与差额遴选。他们还从40岁以下连续任村党组织书记3年以上的村党组织书记中遴选出1名同志任乡镇长助理。
他们还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与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有机结合。对在各项重点工作中表现突出,以及在换届和各项竞争性选拔中经组织考察胜任上一级职位但没有进入各级领导班子的年轻干部,直接纳入后备干部队伍。及时调整各层次后备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县处级和乡科级后备干部中,30岁左右的干部分别占1/3和1/2以上,不适宜作为后备干部的及时调整。(李 丽 都基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