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贤兴,政以才治,为政之要惟在用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历来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关系民心向背和事业兴衰。要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做到公道正派,真正选好人用好人,必须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完善民主公开的选人机制,发挥考核激励导向作用,着眼干部队伍建设的长远考虑,把那些品质好、素质高、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上来,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识人讲“公心”。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对组织部门尤其是组织部长在干部选任工作中准确识别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实践中,我们突出重品行、重实绩、重基层、重公认的用人导向,注重把那些品行好、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群众公认的干部推荐选拔到领导岗位上。一是重品行,德才兼备用干部。注重选拔那些政治坚定、原则性强,埋头苦干、不事张扬,清正廉洁、情趣健康,为人正派又具有团结协作精神的干部,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原组织部研究室主任王建强,从事组织工作十六年来一直扎扎实实、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工作能力和成绩突出,我们本着对能干事、不张扬的干部负责的态度,今年5月份提拔其为正科级领导干部。二是重实绩,量才适能用干部。我们牢牢确立了“围绕发展选干部,选好干部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大力选拔干实事、破难题、谋发展,善于攻坚克难、在急难险重工作中能独挡一面的干部。原山尹村镇综治办主任崔朝辉在省重点项目“三一重工”项目建设中,连续20多天进村入户做群众工作,顺利解决了370多户近900亩的征地任务,确保了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我们根据其工作能力和实绩,对其进行了提拔重用。三是重基层,突出一线用干部。我们十分注重从基层和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对基层一线的干部“优先提拔、优先重用”,特别是格外关注那些长期在偏远乡镇、困难较多的地方扎实工作的干部,让埋头苦干、注重为长期发展打基础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有位置。去年乡镇党委换届工作以来,提拔重用的85名乡局级领导干部中,有76名是基层一线的优秀干部,占提拔重用干部的89.4%。四是重公认,民主公开用干部。干部的德才好不好、实绩怎么样,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内在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群众反映好的干部上,不仅注重基层党组织的推荐认可,同时注重广大干部群众的公认度。近年来,新提拔的干部基层党组织推荐率100%,干部群众民主推荐率和民主测评优秀率均在95%以上,充分体现了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选人靠“制度”。李源潮部长指出:“选人用人要靠制度,不能光靠伯乐,还是要重民主制度机制” 。行之有效的制度,是坚持公道正派选人用人的基础。近年来,我们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等制度规定,以扩大用人民主为核心,深入推进用人制度改革,使一大批优秀干部脱颖而出。一是积极拓宽民主渠道。在民主推荐上,把组织推荐和会议推荐、个别谈话推荐、个人自荐结合起来,把党内推荐和社会团体推荐、民主党派推荐结合起来,使用人模式由“少数人选人”向“多数人选人”转变。在组织考察上,适当吸纳“两代表一委员”、系统内知情人群和各类服务对象参与座谈考察。在酝酿上,对拟提拔的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根据空缺职位和拟任人选实际情况,广泛征求主管领导、纪检、计生,以及统战、妇联、团委等部门意见建议。在讨论决策上,对乡镇党政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在市委全会召开期间实行全委会票决,在全会闭会期间征求全体市委委员意见。对正科实职领导职务的任用,实行常委会票决制,充分发扬民主,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二是试行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公推直选。大胆探索尝试采取公开报名、差额推荐、量化考察、差额票决等办法公推直选差额选任干部,特别是在组织考察环节,对差额提名推荐的党委委员人选,探索采取了“十分制”量化计分的方法进行考察,有效扩大了党内民主,激发了广大党员的民主热情。省委和石家庄市委《县乡党委换届简报》先后3次刊登我市乡镇党委换届和公推直选试点经验做法。三是探索完善公开选拔机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探索加大公开选拔干部力度,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近年来,先后公开选任了52名乡镇副科待遇干部,这些干部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展示出了较高的素质和能力,以优异的工作成绩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
用人重“长远”。用好干部,“识人”是前提,“善任”是关键。“善任”,就是要坚持以长远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按照“量其才、给其台”的原则,选好配强班子,不断调优干部队伍结构,使各类人才更好地发挥才能,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好务。一是坚持量才适用,因岗选用。我们根据每个备选干部的特点和特长,着眼于事业发展需要和岗位职责要求,以职能定素质、以岗位定条件,把最适合的干部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把最优秀的干部用在最关键的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市委换届以来,我们先后将7名具有较强开拓创新意识和统筹发展能力的干部提拔到乡科级正职岗位,有效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二是注重配强班子,调优结构。在选配干部时,我们按照乡局级领导班子成员的文化层次、年龄梯次、性别比例、经验结构等特征,侧重培养使用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使领导班子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去年市委换届以来,新提拔重用的干部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干部占63.6%,35岁以下年轻干部占22.7%,妇女干部占22.7%,党外干部占4.5%。三是着眼长远发展,交流任职。我们采取“纵向交流和横向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对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机关干部,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基层和一线岗位选配,对工作经历单一的干部进行多岗位锻炼,对经济发达乡镇和偏远困难乡镇干部实行横向交流,促其全面成长、快速成长。去年市委换届以来,全市共交流任职干部111人,占调整干部总数的61.5%。
评价干部凭“实绩”。要真正把谋划工作有思路、开展工作有韧劲、推动工作有激情、落实工作有贡献的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就必须健全完善科学合理的干部考核机制。在干部考核评价上,我们注重凭工作实绩认识干部、评价干部、使用干部,合理分析运用考核结果,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把干部的注意力引导到实干上来。一是强化实绩考核。创新性地提出了“休闲新区、经济强市、幸福鹿泉”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13项一级考核指标、76项二级考核指标,并充分考虑地区之间区位、资源等方面的差异和发展定位的不同,积极研究探索差异化考核办法,使考核能够全面反映被考核对象的工作业绩,充分激发了各部门和广大干部工作积极性。二是抓实平时考核。坚持实绩考核与民主测评相结合,每年对乡局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各方面的表现情况进行考核测评。在考核乡镇领导班子时,还组织乡镇党代表、人大代表、农村干部、普通群众对乡镇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进行民意调查。同时,作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市,在每年党代会上组织党代表对乡局级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进行民主测评,测评结果作为年终考核奖励、评定实绩突出单位和考察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三是合理运用考核结果。合理运用考核结果才能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我们既注重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实绩,又注重干部的德才表现,将综合分析结果作为干部升降去留的依据,对考核优秀、实绩突出、群众公认、条件成熟的干部,及时选拔任用到重要岗位上来;对考核结果倒排5位的党政一把手进行诫勉谈话,对连续排名靠后的党政一把手及时进行组织调整,充分调动了乡局级单位和领导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中共河北省鹿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张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