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过公开遴选,4年655名基层区县公务员进入市级机关
基层公务员 上升有通道
核心阅读
北京市将公开遴选作为上级党政机关面向下级机关择优选拔内设机构公务员的重要方式,明确市级机关从区县及以下机关选拔任用正科级以下公务员,一般要通过公开遴选的方式进行。从2010年至今,已有655名基层公务员通过公开遴选进入市级机关。
今年33岁的冯斌,目前是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基础运行处的副主任科员。年初,他还在朝阳区卫生监督所工作,大学毕业后已在同一个单位工作了9年。
能从基层一线的公务员岗位,直接“跳”到市级机关,冯斌获益于被称为“二次择优”的公务员公开遴选机制。
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杨晋京介绍,公开遴选同样有笔试、面试等一系列过程,是公务员队伍内部竞争性转任方式。
在北京,自2010年起,和冯斌一样通过公开遴选进入市级机关的公务员已有655人,公开遴选已经成为北京市公务员交流的重要渠道。
向下激励
市级机关急需富一线经验的公务员,今年提供400多个遴选职位
在要不要报名的选择面前,冯斌也曾犹豫过。“再过几个月任副科长就满3年了,单位能同意我报名吗?岗位是不是已经有内定人选了?”第二天,所在单位的人事部门转发有关文件,“鼓励年轻同志积极报考”。他决定报名参考。
为什么要“遴选”?杨晋京介绍说,一是中央对公务员队伍内部“竞争性选拔”有要求,二是要充分调动基层公务员的积极性。过去,基层公务员向上级机关流动,主要靠上级机关借调所熟悉的行业、系统内干部,工作一段时间后再调入。“与上级缺乏接触的干部缺乏上升通道。”而在公务员队伍中,最了解群众所需所想的,往往是基层公务员。而他们在一线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正是市级机关需要的。
2010年,北京市发改委、市高法等10家单位拿出57个遴选职位进行试点探索。2013年,全市58家市级机关参与遴选,提供404个职位,公开遴选职位年均增长92.1%,报名人数年均增长36%。
北京市已经明确,将公开遴选作为上级党政机关面向下级机关择优选拔内设机构公务员的重要方式,明确市级机关从区县及以下机关选拔任用正科级以下公务员,一般要通过公开遴选的方式进行。
多元命题
第三方测评人员列席面试,单位自定内容、干什么考什么
和公务员考录不同,遴选几乎没有所谓的“考试辅导材料”,冯斌说:“笔试题目比较贴近基层,很多题目尤其是案例分析,都是日常工作中遇到过的问题”。
紧接着是面试,考场里,一张备考椅,对面坐着10多位考官。除了坐在正中间的局长从网站上见过照片外,冯斌对其余各位全然陌生,“后来听说,除了局领导外,其他人都是第三方测评机构的人员”。
从医改形势分析到突发事件应对,再到如何做好相关岗位工作,面试涉及的范围很广,但很贴近工作实际。“既不像网上的参考题库那般教条死板,也不是天马行空、毫无章法。”冯斌以总成绩第一,进入组织考察阶段,并最终通过遴选。
“要让选上的放心,让落选的服气。”杨晋京介绍,北京市公开遴选公务员工作由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搭建平台,考场录音录像、群众参与打分、纪检全程监督,设立监督举报电话,使遴选工作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如何让公开遴选公务员“人岗相适、职位匹配”?北京市在统一规范的基础上,赋予用人单位一定自主权。遴选单位可以自行决定测评内容,倡导干什么考什么,实施差异化命题;自行决定选用人选,在选拔任用权限内不受干预。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人事教育处副处长孙雷说,在他们的面试环节,除两道固定面试题目外,评委现场会追问1道面试题。“这道试题与职位结合更紧密,更能看出考生的知识积累和临场应变水平。”
北京2013年市级机关公开遴选工作已顺利完成,58家市级机关计划遴选404人,最终遴选的377人已陆续到岗履职。